◎記者 李少鵬
新年伊始,2024年沉寂了一整年的產業正在發生新變化。
“歲末年初之際,下遊正極材料和動力電池廠商需求確有提升,生產有點跟不上發貨節奏了。”藏格鋰業相關負責人說,從2024年12月開始,碳酸鋰銷量有所提升,公司幾乎沒有庫存,隻是價格沒有漲上去而已。
不得不說,縱觀近幾年的碳酸鋰產業,鋰價走勢絕對是牽動產業鏈“神經”核心因素。而對於早前鋰價的“一飛衝天”,業內人士均認為並非“長久之計”。“鋰價走勢並不能隻看供需關係,還需從政策導向、期貨行情、產品質量、市場情緒等多維度綜合考量。”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適度的價格波動有助於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麵對價格回歸理性,已無法追求“高回報”的產業鏈公司如何鞏固競爭優勢,將成為行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多位企業人士和業內專家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增長”或讓碳酸鋰供需關係逐步靠近平衡點,而下遊動力電池廠商對技術進步的不懈追求,也將倒逼碳酸鋰產業加速從“量”到“質”的轉變。
下遊需求漸旺
供需關係有望走向平衡點
需求端向好成為碳酸鋰產業的關鍵詞。
高工鋰電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1月鋰電企業排產將上修。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生產企業排產同比增長或超150%,三元鋰電池生產企業排產也將同比增長。另據業內人士預計,不隻是1月,今年一季度鋰電池生產企業排產亦有望向好,市場需求將呈現出“淡季不淡”的態勢。
“近期碳酸鋰銷售的確不錯,下遊材料廠商拿貨需要排隊。”江西某頭部碳酸鋰生產企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市場報價變化不大,電池級碳酸鋰維持在7.5萬元/噸左右,但下遊企業拿貨積極性明顯提高。
從供給端來看,盡管全球“不缺鋰”已成共識,但短期內海外礦企的減產、停產還是對市場供給帶來一定影響。統計數據顯示,海外主要鋰礦企業2024年第三季度合計生產鋰精礦約95.4萬噸,環比減少1.3%。而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24年11月國內鋰精礦進口量約為48.25萬實物噸,折合LCE當量約為45986噸,實物噸量環比減少4.3%。
供給端減產的同時,鋰鹽需求卻有上升跡象。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67.2GWh,環比增長13.5%,同比增長49.7%。
市場供給減少也讓國內產業公司的生產積極性持續提升。上海有色網統計顯示,2024年12月國內碳酸鋰總產量持續快速上行,環比增加9%,同比增加59%。
“決定碳酸鋰價格走勢的因素很多,但結合近期碳酸鋰的市場需求情況,新能源電動汽車、儲能產品的出貨量都有明顯提升。”A股某頭部鋰鹽企業人士認為,隻要需求能保持穩定增長,相信碳酸鋰正在向供需平衡點不斷靠近。
供給增長明確
產業公司不再追求“高回報”
碳酸鋰供大於求的風險依然存在。
從海外鋰輝石的供應情況來看,非洲等資源產地的增量較大。從國內企業近期披露情況來看,預計2024年非洲鋰精礦產量大概率突破100萬噸,折合碳酸鋰約16萬噸。目前已明確的增量包括:2024年6月底試產的西藏礦業紮布耶二期項目、預計今年投產的鹽湖股份年產4萬噸基礎鋰鹽項目等。
在供給增長過程中,鋰價波動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如何在產品價格波動時期更好鞏固自身競爭優勢就成為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鋰鹽企業追求高回報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一味追求成本控製更不現實,後續拚的是產品質量和穩定供應。”在藏格鋰業相關負責人看來,三年前鋰價瘋漲之時,下遊材料廠商考慮的是能不能拿到貨的問題,根本不在乎產品質量。如今,下遊材料商已“反客為主”,倒逼上遊企業推進從“量”到“質”的轉變。
西藏礦業相關人士認為,對於鋰電上遊材料產業而言,價格的快速上漲或下跌都可能導致行業的劇烈波動,比如利潤向上遊集中的現象在價格上漲期尤為明顯。
產業若想健康發展,還需從技術創新等方麵加強投入,通過技術進步驅動效率提升。“新技術的應用將繼續提高鋰提取效率並降低成本,例如更高效的鹽湖提鋰技術和電池回收技術的發展。”前述人士表示,技術創新有助於緩解資源緊張狀況,並可能影響市場價格形成機製。
需要注意的是,產品品質良莠不齊,價格平台大多對碳酸鋰產品缺乏明確分類及定價也是行業現狀。而在鋰價不會大幅反彈的強預期下,鋰電上遊產業競爭格局會出現哪些變化?業內人士認為,具備資源優勢的礦企競爭力將逐步顯現。
“從上遊資源開發到鋰鹽生產的一體化企業,競爭優勢將越發凸顯。”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鋰價回落後,鋰鹽加工環節的利潤快速收縮,外采鋰輝石、鋰雲母加工碳酸鋰的企業已麵臨虧損,但從永興材料等自有礦企業每噸6萬元至7萬元的成本來看,一體化企業仍具備競爭優勢。
競爭回歸理性
行業集中度提升或成必然
麵對碳酸鋰價格無法大幅反彈的實際,產業公司不得不對未來規劃作出調整,今後或將再難看到“跨界”玩家。
“之前鋰礦企業賺大錢主要受益於價格暴漲之時的庫存優勢,眼下價格紅利是沒有了,很多企業步履維艱。”A股某鋰電材料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從長遠來看,適度的價格波動有助於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事實上,價格下行可以幫助淘汰那些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的企業,促進優勝劣汰,使資源向更具競爭力的企業集中。同時,較低的價格也有利於刺激需求的增長,尤其是對於終端應用領域如電動汽車來說,成本降低可以加速其提高市場滲透率。
鋰礦產業的整合已拉開大幕。最新案例即中國五礦在2024年年末入主鹽湖股份。
央企巨頭與行業巨頭間的合作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有熟悉鹽湖產業的專業人士認為,中國五礦控股的鹽湖股份定位不僅僅是整合上市公司旗下察爾汗鹽湖資源,除了加速推進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外,未來公司在產業、市場、技術等多維度的優勢也將逐步凸顯,對我國鉀鋰資源保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市場的成熟和技術門檻的提高,鋰行業的競爭將促使企業間的並購重組活動增多,行業集中度可能會有所上升。”在A股某鋰礦企業人士看來,大型企業憑借規模經濟和技術優勢,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靠外采原料的鋰鹽加工企業或將逐步退出市場。有從事鋰鹽產業人士分析稱,鋰鹽產能尚未開始出清的原因或有兩點:一是對價格回暖抱有幻想;二是相對低成本的供給增量尚未完全釋放。“加工市場肯定會萎縮,隻是時間問題。”該人士稱。
贛鋒鋰業相關人士表示:“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不可逆轉,新能源行業有著巨大的成長潛力,資源端的火熱,恰能說明從業者對行業未來的看好。”